
宋 刚,1970年生,男,文学博士,副教授,硕士生导师
研究领域
汉语早期语言习得, 汉语国际教育
教育背景
2005-2009 博士,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, 北京语言大学
1998-2001 硕士, 课程与教学论,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(现 北京语言大学)
1989-1993 学士, 对外汉语教学,北京语言学院(现 北京语言大学)
工作经历
1993年8月-至今 北京语言大学,教师,从事国际学生教育与管理,
学术成果
著作
2012 《动词句法和语义的早期习得》(第二作者),南京:南京大学出版社。
2011 《普通话儿童早期动词习得》,南京:南京大学出版社。
期刊论文
2016 非SVO语序的早期习得——以“客体-动词”语序为例(第二作者),《外语教学与研究》,2016年,第1期,第49-60页。
2016 基础汉语写作教学方法的新探索(第一作者),收入张旺熹主编,《汉语国际教育学报(第一辑)》,2016年,第39-48页,北京:科学出版社。
2013 普通话儿童早期句法习得的标记性解读(唯一作者),《贵州师范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》,2013年,第6期,第129-136页。
2013 海外华文教学中的分班测试(唯一作者),《海外华文教育》,2013年,第4期,第420-427页。
2010 普通话动词重叠形式早期习得的过程与机制(唯一作者),《华文教学与研究》,2010年,第3期,第22-32页。
2002 国外第二语言词汇习得研究综述(唯一作者),《语言教学与研究》,2002年,第1期,第54-60页。
其他论文
2020 来华留学生预科教育与班主任教师管理研究(第一作者),收入翟艳主编,《来华留学生预科教育研究论丛(第2辑)》,第257-273页,北京: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。
2019 留学生语段写作教学探索(第一作者),收入邢红兵、牟世荣主编,《汉语进修教育研究(第三辑)》,第59-71页,北京:中国书籍出版社。
2018 基础汉语写作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反思——面向预科生的写作教学实践(唯一作者),收入张旺熹主编,《面向一流国际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实践创新(2018卷)——北京语言大学教学研究论文集》,第219-228页,北京: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。
2004 结构助词“的、地、得”习得的策略与教学(唯一作者), 收入《北京地区第三届对外汉语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选》, 2004年, 第114-121页,北京:北京大学出版社。
研究项目
2019年10月-2020年6月 北京语言大学校级教学实验课“以语篇意识为核心的面向阅读与写作一体化的读写实验课”(XK201916)项目负责人。
2013-2019年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(一般项目)“动词论元结构的儿童习得(13BYY068)”,
第一成员。
2011-2014年 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(青年项目)“语用习得的实验研究:以等级隐涵与标记性焦点为切入点(11YJC740024)”,第一成员。
2011年12月-2012年12月 北京语言大学青年自主科研支持计划资助项目、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项目、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“普通话儿童动词论元结构的习得机制与发展模式(11JBB030)”,项目负责人。
2010年5-9月,北京语言大学校级教学实验课“普通话口语”(D100204)项目负责人。
2002-2007年,参与李行德教授作为总负责人的“汉语早期语言获得”研究(香港城市大学项目,CityU1245/02H);系该项目北京语言大学小组主要成员(方立教授主持)。
荣誉奖项
2020 荣获北京语言大学2019-2020学年“教学标兵”称号
2018 北京语言大学2018年第十二届科研报告会“三等奖”
论文题目:留学生语段写作教学探索(第一作者)
2007 北京语言大学汉语进修学院2007年第四届科研报告会“一等奖”
论文题目: “很+X”结构的语义制约条件
2004 荣获北京语言大学“青年师德先进个人”称号
1997 荣获北京语言大学“优秀共产党员”称号
教授课程
国际学生(长期进修生):
基础汉语技能课程系列,普通话培训课程,报刊阅读等
国际学生(来华留学本科预科生):
基础汉语技能课程系列,HSK测试培训课程等
研究生:
面向第二语言习得的经典文献研读
国际交流
2010年-2011年 教师
加拿大Hamilton,McMaster大学孔子学院
2008年 助理研究员,
香港,香港中文大学语言学与现代语言系语言获得实验室
联系方式
邮箱:songfan2005@yahoo.com
办公电话:82300303
办公室:教学一楼902室